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化改革>改革专题 > 正文内容

紫阳县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第22个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

2019-10-21 08:2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大家好,我是安康政研公众号的编辑大政,本期《政研推荐》又与大家见面了,这期可是重磅推荐,大伙儿有没有很激动哦!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在全市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关键时刻,1018日,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市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郭青要求,市委政研室主任、改革办主任陈文斌一行赴紫阳县,为新确定的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授牌,并召开调研座谈会。紫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罗云忠参加授牌并主持座谈会。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相关科室,紫阳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群众代表参加会议。

大政在随行途中了解到,为做好本次授牌调研活动,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做了充分酝酿和准备,得到紫阳县委改革办的配合和支持。即使是驱车前往途中,市委政研室、改革办领导还再次与同行人员探讨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推进事宜。大伙儿是不是很纳闷,为什么将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确定为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而且还搞得这么简朴低调、不走形式?

大政听说,929日,郭书记召集了市委政研室、改革办的6位同志,就易地搬迁群众融入社区进行研讨,并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和意见。尤其是今天座谈会上,陈文斌主任首先领学了郭书记在市委政协会上的讲话(节选)后,大政认为,当前安康进入“后搬迁时代”,市委谋划移民搬迁群众融入社区正当其时,超前的决策部署、强烈的责任意识、催人奋进的使命感令人敬佩。学习了郭书记的讲话,大政也感到,移民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生活还真不是简单的事儿,而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大政说的再多,都不如郭书记在市委政协会上的讲话原文精彩,现原文节选如下,以飨读者。

郭青:今天借这个机会再出一个题目,也是我最近思考较多的问题,希望大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给出一个答案:全市易地搬迁到现在,已建设搬迁安置点1364个,实现集中安置26.86万户94.54万人。从目前情况看,这些集中安置社区基本竣工,并且大部分群众已经搬迁入住。可以说,安康已进入了“后搬迁时代”。现在这么多的集中安置社区,这么多的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安置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新的环境该如何融入?在最近的调研当中,我有一个突出的感觉,把房子建好让农民从大山里搬出来,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如何让这些搬迁群众在集中安置社区尽快融入,适应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嬗变,是最难的,也是当前最需要重视的问题。这些搬迁群众,有的祖辈靠务农为生,文化水平很低;有的世代都居住在大山里,没有出过远门。通过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们搬进了安全、整洁的集中安置社区。但面对高楼大厦和水泥墙,他们中的很多人显得无所适从。比如,不会用新购置的电饭锅、电磁炉、煤气灶,有的吃饭都成了问题;还有在新社区工厂上班,有的没有时间观念,有空就去做工,家里有事也不请假就不去,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麻烦,等等。而这还仅仅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有生产方式的转变,我称之为“巨大的社会变迁和生产力的自我革命”。从某种意义讲,这种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其实质就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去农耕文明讲究靠天吃饭、依赖土地、自给自足;而工业文明则表现出人定胜天、脱离土地、分工协作。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变迁过程。问题在于,不少人认为新型社区只是一个过渡,很快会变成城镇社区,农民也会很快被城镇同化而变成市民,没有给这样的社区和人群一个独立的政策体系。虽然新型社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上大有可为,但这部分社区居民都是从农村搬迁而来,与土地并未完全割裂,仍是农民身份,不是一步就能完全城镇化的。即使从人格化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生活习惯确实很难短时间发生改变,所以才会引出我对这类新型社区的思考,对于这类群众,称之为农民,但他们已经搬迁进入新型社区,开始新的城市生活;称之为居民,他们又未融入城市生活,而且与原来的土地没有完全割裂,有的甚至还定期返回照料庄稼。这其中还包括文化的赓续与转变、风俗的沿袭与简约,甚至饮食的传承与改良等,都需要时间来沉淀和转变。当然,我们不能期望农民在朝夕之间就完全丢掉之前的生活习惯融入新的生活,这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一个漫长,甚至是艰难的过程,才能完全转变。我还安排了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强化对这个过程进行记录和研究,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就选在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看看农民变市民的转变过程,分析其中问题和规律,积极探索加强服务管理的新举措,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如何在尊重意愿、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催化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脱贫攻坚结束后,新型社区是按城镇的管理方式,还是作为乡村振兴的立足点?这部分居民是否能够享受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这是亟需研究的,这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是关系全市三分之一人口前途命运、何去何从的大课题。

座谈中大家谈到,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很好,给搬迁群众提供了安全住房,实现“挪穷窝、改穷业、断穷根”,但同时也暴露出易地搬迁群众融入社区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的群众谈到,现在住的地方距老家比较远,每年往返老家几次摘茶叶、摘花椒,出行都是问题。现在搬进安置社区,老房子面临腾退,生产农具都没有地方存放了;还有的参会人员动情的谈到,从农民变市民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坎儿,他爷爷那会儿虽然居住在县城,但还是会定期返回照料庄稼,一生都没有与土地割裂,到去世也没有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78岁的张永华说,自己开始也舍不得离开居住的地方,担心搬进来之后有各种的不适应,也是顾虑重重,经过孙女给做工作才放下了思想包袱,搬进了现在干净整洁的社区;同时,有关部门同志谈到,现在把群众搬进社区后的问题不比搬出前的问题少,担心越往后矛盾会越突出,服务管理会更棘手。

对于大家提到的问题,大政也在想,既然把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作为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到底怎么观察?观察什么?是当前亟待研究的。后经了解,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已经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具体任务、观察内容、工作责任、时限要求等,全面观察、记录、研究移民搬迁群众从农村到社区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心理状况、收支结构、文娱活动、民风民俗等变化过程,以改革创新精神主动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如实反映问题,为务实高效地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建设性方案,强化改革协同配套,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座谈会最后,陈文斌主任谈到,本次到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既不是总结经验,也不是找问题、挑毛病,而是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社区。确定紫阳县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为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是市委改革办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全面记录和研究观察点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的具体行动,也是深化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制度建设,鼓励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将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委托社区工作人员和搬迁群众记录等多种方式,分析和研究农民变市民转变过程中的规律和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服务、社会治理新机制和相关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应易地搬迁带来巨大的社会变迁和生产力的自我革命。

据大政了解,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既要关注整体面上改革推进落实情况,也要善于从小处切口、点上发力,确保问题发现一个就能解决一个”的改革思想遵循,2018年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制度,首批设立了21个观察点,涵盖9大改革领域,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任务。本次仁和国际千户移民安置社区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的加入,全市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累计达到22个。下一步,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将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取向、发展指向的原则增设基层改革创新观察点,鼓励基层原创性、差异化的微改革、微创新推动改革工作以突破之功收全局之效,持续将安康打造成为一个改革热区。

作者:未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