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专题专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 正文内容

我市3人荣登9月“中国好人榜”

2016-11-03 09:15 来源:
字体大小:【
2016年9-10月份陕西省共推荐各类“陕西好人”候选人,经社会公示、网络投票、微信点赞和专家评审,高凤兰、朱柏、高旭东等30人上榜9-10月份“陕西好人榜”。他们用凡人善举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向社会传播着满满正能量。
  9-10月“陕西好人榜”评选结果
  助人为乐类:高凤兰、杨军、张自平、李岩、张开莉、张子长、张秋生、谯思兵
  见义勇为类:朱柏、贾志林、乔喜森、张宏、殷刚
  诚实守信类:高旭东、苗建军、聂志宽、欧世雄
  敬业奉献类:高峰、解宁、李小军、李邦靖、郝雨涝
  孝老爱亲类:王亮亮、邹凤英、刘桃军、孙伟娟、黄红连、史磊、吴礼斌、徐春侠
  9—10月上榜“陕西好人”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类(8人)
  高凤兰,女,1951年6月出生,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人,党员,现任延川县慈善协会会长。历任延川县直机关党委书记、卫生局局长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等职务。退休后,从事慈善工作,几年来争取慈善项目32个,募集善款(物)2788万元,开展各类救助活动106次,先后救助贫困大学生1536人次,发放资助金724万元,救助贫困中小学生1685人,发放资助金341万元,成功的为89名先心病患儿做了手术,上万人受益。在她的带领下,协会先后3次被延川县委、县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被延安市慈善协会授予“先进单位”,被陕西省慈善协会授予“首届三秦慈善组织奖”。她个人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延安市慈善工作先进工作者、延安市残联先进个人。(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杨军,男,195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渭南市国家税务局离退休干部管理科副科长,现居住在渭南市高新区新区东路12号。从2002年11月至今,在长达15年的时间,他怀揣着人间的真情大爱,在年龄逐渐增长和体质日益衰退的情况下,经过一次次的精心调养,以一个健康人的体魄,义无反顾的参与了无偿献血活动,先后献血达23次,累计献血量达8400毫升;捐献血小板9次,累计17个治疗量。8400毫升血液能挽救多少生命?能使多少人转危为安?能让多少个家庭重展笑颜?献几次血容易,但难能可贵的是十五年的坚守。杨军同志就是凭着自己内心的善良、执着和美好,于点点滴滴处传递着从善向上的正能量。2015年3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陕西省国税局推荐)
  张自平 ,男,汉族,197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西安市户县五竹镇东牙道村村民。2005年,张自平从军队退役回到西安开办公司,经过7年打拼,事业有成,开始把目光转向慈善和公益事业,创办了公益网站,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募捐讲课,广泛开展“手拉手”公益活动,足迹遍及长江三角地区。2016年6月8日,张自平和志愿者们将价值7万多元的学习物品,送往四川甘孜藏区塔须小学途中,遇到一辆小轿车跌下路基,司机被倒扣在车底,情况十分危急。已有高原反应的张自平不顾同伴劝阻,与其他志愿者全力抬起车体,救出被困司机。在继续前行的途中,他越来越不舒服,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经抢救,最终因“呼吸道衰竭”英勇牺牲,将年仅39岁的生命定格在了青藏高原上。(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李岩,男,汉族,1975年05月出生,高中学历,西安铁路局西安电务段汽车队司机。李岩自2010年至今,坚持义务献血16年,捐献全血29次,累计献血总量11600ml,若按一个成年人全身5000毫升的血液总量计算,相当于2.32个人全身的血液总量。2000年,李岩的妻子刚刚怀孕,即将为人父的李岩感受着新生命带给他的喜悦和感动。初次献血,更多的是源于对妻子和未出生孩子的爱,李岩真诚的希望,他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将来家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随着年复一年的坚持,目睹了众多献血志愿者的奉献与坚持,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帮助别人的幸福与满足,李岩无偿献血的决心日益坚定,他的想法也逐渐从最初对家人的“小爱”,逐渐升华到对国家、对社会的“大爱”:“每次收到红十字会血液中心寄来的信件,告诉我我的血液又帮助了一个有需要的人,那种兴奋、激动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铁路职工,能为社会做的贡献有限,献血只是一件我力所能及的小事。”说起多年献血的心得,这个憨厚朴实的汉子一脸的谦虚。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全国血液需求量急剧上升,献血所能挽救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那段时间,李岩一共献血3次,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2008至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西安铁路局推荐)
  张开莉,女,汉族,1970出生。陕西安康市宁陕县太山庙镇双建村人。现任陕西浙美地毯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安安康商会常务副会长。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信守约定,在赢得客户的认可同时,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把浙美地毯做进人民大会堂、鸟巢、省政协大楼、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高级场所。富而思源,常怀感恩之心,致富不忘助学,情系家乡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家乡数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2005年,张开莉开始了她的捐资助学之路,每年暑假都会联系宁陕中学为她安排资助对象。十几年来,她先后资助了廖世康、吴亚平、胡坤军、胡坤霞、胡世友等贫困大学生10多人,累计资金30余万元,她说:“只要我还在干事业,只要有我饭吃,我就要不断地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做到“生命不息,助学不止”。(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张子长,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80岁,延安子长人,1997年从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岗位退休。在几十年来的家庭退休生活中,张子长一直坚守、挚爱着参加革命工作时,不忘初心的善心善举、常年乐为助人、帮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感恩党、感恩社会,使他把对今天幸福生活转化为常年乐为助人、帮人善心善举。退休在家的张子长,订阅了多种报纸,读报在丰富他晚年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则是让老人及时了解到哪里有灾情、哪里有灾难,当每每看到这些信息时,他都把这种牵挂变成常年形成的善心善举,都会从自己并不宽裕的退休生活费里拿出钱,以“退休职工”、“一粒沙”、“人民群众”的名义寄到需要帮助的人手里,一个追求灵魂崇高目标的爱心誓言,让张子长老人一做就是几十年,在他居住的院子里传为佳话。心怀感恩、乐为助人,张子长爱心满满常年坚持着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张子长老伴的记忆里,以“退休职工”、“一粒沙”、“人民群众”的名义寄往各地的爱心捐款远远不止10000元。享受老龄补贴后,张子长更是把每月领取的老龄补贴费存入爱心捐助专用存折,以备捐助有困难的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子长老人还有交纳特殊党费的光荣传统。2008年汶川地震,他一次性缴纳特殊党费捐款1200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他用一个月退休工资交上特殊党费4400元,并告诉工作人员:“这是我一个月退休工资,我是共产党员,必须交党费。我退休了,但对党的事业永远不忘初心,感恩党教育培养”。(省交通厅推荐)
  张秋生,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咸阳市统计局干部,咸阳市义工志愿者服务队成员。2014年,被评为“咸阳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咸阳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多年来,张秋生同志始终热心热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慈善募捐、扶贫捐助、爱心帮扶等社会活动,受到身边同事和各界群众一致好评。2016年7月31日晚7时左右,他正在咸阳湖边散步,行至一号桥底斜坡处时,看到许多市民聚集在一起,人头攒动,似有呼喊声。他快步跑上前去,见一个滑滑板的小女孩受伤昏倒,不省人事,小女孩的奶奶年事已高,看到孙女口吐白沫,四肢抽搐,顿时被吓懵,手足无措、失声痛哭。他了解基本情况后,立即上前安慰老人,并第一时间掏出手机,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对围观的群众进行疏散,喊道:“大伙儿都散开吧,120马上就到,大家围在一起,空气不流畅,对救治孩子不利!”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急救常识,组织周边群众对小女孩进行简单护理,控制伤情,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救护车赶到时,他与女孩的奶奶一起把孩子扶上担架,送上救护车。到医院后,他帮着老人给孩子挂号,陪着孩子拍CT,并替老人主动垫付了部分医药费。由于救治及时,孩子很快平稳下来,恢复了精神,在确定孩子安然无恙后,他悄悄地离开。事后,孩子家属四处打听寻找“好心人”,拿着从医院监控视频里截取到的照片,向来往的路人打听,最终在省市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张秋生。8月6日,小女孩的父母手持鲜花,专程赶到咸阳市统计局,对张秋生同志表示感谢。一次奉献爱心、帮助他人也许是偶然,常年坚持做好事,长期关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就是道德操守、精神境界的必然彰显!近几年,张秋生个人参与公益捐款1.2万余元,书包500个,图书5000册,各种衣物6000件,米面油近1000斤。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快乐了自己! (咸阳市文明办推荐)
  谯思兵,男,1974年8月出生,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在上班时,他是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的“螺丝钉”。在闲暇时,他关注的新闻点,是哪里有爱心捐助活动。虽然他只是一名普通职工,自己也不富裕,却始终坚持捐资助学。在假期里,他没有别人游山玩水的闲情雅致,最想做的事情是看望他资助的学生;1999年,他资助贵州山区里的1名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2009年,他资助南郑县山区贫困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每年1500元不等至今;2014年在公司为新疆和田泥石流受灾的维族老乡和贫困家庭募捐衣物26袋;2014年8月27日,谯思兵等人驱车赶往宁强,看望两名家庭贫困学生,送去1600元生活费和5大包衣服……18年来累计捐资8万多元,义务献8000多毫升。(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见义勇为类(5人)
  朱柏,男,汉族,1955年2月生,安康市汉滨区老城办西大社区治安巡逻队队长、安康汉江志愿者救生队副队长。退伍军人朱柏是一位爱心志愿者,也是一位健身达人。一年来先后在汉江边参与溺水救援8次,挽救生命6条。救人中纵然受伤、被误解,也丝毫挡不住他见义勇为的豪情。2015年寒冬,为救一位25岁落水女孩导致脚骨骨折;2016年7月22日发起成立安康汉江志愿者救生队,短短一月余,他们实施了7次水上救援,救起5条生命;8月1日,安康汉江一桥出租车坠桥,在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下他先后4次潜入5米深的水底,成功将缆绳固定在事故车底盘上成功打捞;8月17日,为救一位即将被漩涡暗流卷走的不知情年轻人,自己的脚被割破,却换来对方误解,但他胸怀志愿情怀、无怨无悔。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模范“红袖章”平安志愿者;2015年荣获第三届汉滨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贾志林,男,汉族,198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骆家坝镇回龙村3组村民。2016年元月6日晚7点30分左右,骆家坝古镇老街失火,贾志林迅速赶到现场,他不顾个人安危,从熊熊烈火中冲进了受灾群众室内,第一时间转移人员和重要财物,就这样来来回回20余趟穿梭于火海之间,肩扛手抱帮助受灾群众转移出近6万元财物。随后,他快速爬上高处房顶上,在没有任何工具情况下,徒手掀开瓦和椽子,将火势两边隔开。就在眼看就要完成“隔离带”时,他踩的椽子突然断裂了,人从3米高的房顶上摔到火星堆里。老乡们把他从火堆里扶了出来。在断定自己身体没有出现大的受伤后,他坚持继续上房救火。通过近1个多小时与火魔斗争,大火被扑灭了。而贾志林面身体多个部位出现烧伤、划伤,右手手腕严重骨折。(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乔喜森,男,汉族,1944年10月出生,铜川市木材公司退休职工。2016年7月26日下午,一场的大暴雨侵袭了铜川市王益区。雨势来的迅猛,木材公司家属院内的积水也是越升越高。在门房值班的乔喜森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他立即跑出门外,发现泥水已经淹没了新1号楼楼道及地下室底部。屋内的李家海一家三口非常着急,房门始终打不开,采光窗安有防盗网,乔喜森赶忙跑去拿来了斧头与撬杠,对采光窗的防盗网进行破拆,经过10分钟左右的破拆,救出了里面的一家三口。衣服全部湿透的他顾不上自己,在救出李家海一家三口之后,他又跑去救另一家人。在消防官兵赶来救援之后,又配合着消防官兵撤离其他住户。而对于这件事,乔喜森却说这根本没什么,当时还有两位居民帮忙救人,他只想着把人救出来,如果换做别人,肯定也会这么做。(铜川市文明办推荐)
  张宏,男,汉族,1968年7月生,榆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16路公交驾驶员。2016年8月12日下午,暴雨突袭、道路成海,张宏驾驶公交车到红山路时,看到水流如山洪汹涌,路上车辆都不敢前进。忽然他看到一辆白色的私家车随着洪水在坡道上转圈倒退异常危险,由于水势太猛,周围的群众看到都束手无策。张宏见状,急中生智缓缓将车向前方开动,迎着在洪流中用公交车身挡住这辆失控的私家车。这时张宏看到驾车的是个女司机,她大喊着:“快救救我的孩子!”张宏这才注意到后座上还有一老一小。洪水汹涌地在白色私家车的一侧激起四五米的浪,车在大水中颤颤巍巍不断移动,情况十分危险,张宏赶紧就近先从小车的窗户口把才两三岁的孩子接过来,随后,又在热心乘客的协助下,把后座的大人和女司机都顺窗户拉到公交车上避险。一家老小到公交车上许久后仍心有余悸。(榆林市文明办推荐)
  殷刚,男,1984年2月出生,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麻坪镇殷湾村人,现为洛南县嘉宏建筑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建筑工人。3月30日下午4时许,洛南县灵口街个体户张慧珍5岁小女儿张子璇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洛河岸边玩耍,行走中不慎失足,跌落在面宽水深的洛河里。正在工地干活的殷刚听到叫声之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撒腿往洛河边赶。殷刚刚来不及多想,顾不上脱下衣裤,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将小女孩救起。事后,感激涕零的张慧珍专门写了感谢信送给救自己孩子的好心人,表示自己和孩子将永远铭记他们的救命之恩,一辈子做好人。殷刚及工友所在的嘉宏建筑公司也为他们三人的义举纷纷点赞,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他们学习。(商洛市文明办推荐)
  诚实守信类(4人)
  高旭东,男,汉族,1972年6月生,中共党员,延安东昊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延安市星星家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创始人。他小时候因医疗事故致左腿残疾,但锐意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于2005年创办了陕北第一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2012年12月,东昊公司发起与团市委共同成立延安“5+1”青年创业基金,成功举办了延安市第一届青年创业电视大赛。由于公司严把产品质量关,延安市多项市政重点工程的混凝土由东昊公司独家供应,代表工程有延安革命纪念馆改建工程、延安干部学院、延安火车站扩建工程、延长石油集团基地、延河大桥扩建等诸多明星工程。产品被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一致誉为“东昊精品”,公司获得“国家AAA级质量守信用企业”、“延安市优秀民营企业”、“陕西省著名商标”等奖项。(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苗建军,男,1979年2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子洲县永望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永望农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2006年, 10年间,他坚持以“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消费者第一为经营理念,以质优量足为经营目标”。2013年他口头承诺了农户们要以每公斤22元的价钱收购黄芪,8.5元收购黄芩,但是到了2014年收购的时候,黄芪、黄芩的销售价格暴跌,农户们担心他不会按原承诺的价格收购,没想到的是他兑现了承诺,承受了200多万的亏损。他诚信经营、质优量足,致富不忘造福相邻,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2014年9月,苗建军被子洲县文明委评为首届“子洲好人——诚信商户”。(榆林市文明办推荐)
  聂志宽,男,汉族,1959年11月生,农工党员,西安市志宽食品创始人。从事食品行业24年,聂志宽始终坚持“六个善待”经营理念和“三不”行为准则,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即:坚持善待顾客、善待员工、善待经销商、善待供应商、善待同行、善待自己;不是上等原料不能进厂、不是合格产品不能出厂、不放心食品不能卖给消费者。每批产品出来,他都先要品尝,口味不纯、原料不新鲜的食品坚决倒掉,不让流向市场。2014年春节,他尝到一批刚生产出来的水晶饼有怪味儿,硬是把1万多斤水晶饼作为饲料处理。他常说,是诚信使他赢得了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那就要始终把诚信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这样企业才能得到良好发展。(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欧世雄,男,1976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石家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6年,他只身来到甘肃天水东岔镇,从买小五金小家电做起,虽然风餐露宿,举步维艰,但他坚信有付出定有回报。走过一段艰辛的创业之路,现如今,世雄用心打造的通宝建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经销各类精品建筑材料和日用百货,商品走进千家万户,服务送至顾客身边。2011年,世雄毅然决然带头出资4万元要为家乡修一条宽阔的致富路。他亲自带着工人和机械进入现场,设计线路、协调施工、供给生活、把控安全……。在任两年来,他争资金跑项目,先后投资26万元新修产业路15公里,投资2万元新修环村大道1.5公里,投资3万元加深人饮水井,投资6万元新修公里排水渠10公里,投资9万元改建镇域第一家幸福院。(宝鸡市文明办推荐)
  敬业奉献类(5人)
  高峰,男,1970年8月25日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渭南市华县人民法院杏林法庭庭长。2016年被授予陕西省法院办案标兵;2015、2016年被授予渭南市人民群众满意政法干警;多次荣获华县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荣获华县好人之星称号。工作24年来,他总是首选调解方式办理案件,经常以拉家常式的方式让群众欣然接受法律观点,案件调解率达70%以上,实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胜败皆服”的目标。他经常利用节假日走访群众,曾在一个月内走遍了大街社区的43个小区,全面排查3300余户、11000余人的基本情况,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法官”。他廉洁自律,至今所在的杏林法庭无一起违法违纪事件发生。高峰心系百姓,从点滴做起,以奖励和掌声为动力,用真情和大爱坚守为民情怀,用扎实、坚强的力量诠释着新时期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优秀法官的丰富内涵。(渭南市文明办推荐)
  解宁,男,1983年5月出生,陕西韩城人,群众,现为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钢厂焊工。他凭不服输、不怕苦的干劲,从协议工成长为优秀的维修班长。13年来,一直在转炉维修第一线,多次完成高难度焊接任务。2010年新系统建设,为赶进度,他40多天没回家,攻克技术难关20余项。工程竣工在即,他逐一校对管道、阀门等,连续五个昼夜不眠不休。由于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在炉内焊接作业,每次下来他的双腿几乎无法行走。他经常要背30多斤的焊把线爬上爬下,炎夏时站在转炉炉壳上,劳保鞋都会冒烟。去年夏天,接到炉体加固任务,面对300℃的炉壳,他拿起工具,咬着湿毛巾果断冲上去。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焊花把裤腿都烧着了,同事一次次浇灭,他全然不知。下来时,劳保鞋底已脱落,脚底满是水泡。多年电焊作业让他患上慢性角膜炎,领导劝他换岗位,他不顾劝阻,依然奋战在挚爱的岗位上。(韩城市文明办推荐)
  李小军,男,1969年12月生,现为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岭南林场雷神庙管护站护林员。工作28年来,李小军一直扎根在林业一线,远离家人,远离都市生活,守护着绿色秦岭。他所在的岭南林场雷神庙管护站地处偏远,由于水毁频发交通不便;管护站距林区主干道路10公里,其中8公里道路林场的后勤补给车辆不能通行,管护站不通电,电视也看不上,外界的新闻只能靠收音机来听取,太阳能蓄电池就连晚上给节能灯供电照明都困难,生活用水全凭手提肩挑从河里解决。更要紧的是冬天进入了护林防火的重要时期,要是好的年景,下上几场大雪还好些,遇上旱冬,防火形势异常紧张,辖区内的防火巡护全凭徒步巡护。他在雷神庙护林站一干就是17年,仅两个人的护林站守护着上千公顷的森林面积,他克服了长期枯燥寂寞的护林生活,尽职尽责地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宝鸡市文明办推荐)
  李邦靖,男,汉族,1952年5月生,旬邑县张洪镇西头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7月,被省委评为“郭孝义式农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7月,被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70年,李邦靖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西头村担任大队会计,由于工作出色,群众基础好,两年后当选为大队长。为了摆脱贫困、拔掉穷根,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他组织村上70多名年轻人成立了副业队,先后到马栏林场、百子煤矿、红旗机械厂等地揽活打工,靠卖苦力挣了一些钱,为村上接通了水电、铺筑了一条砂石路、购买了一辆拖拉机、安装了一台磨面机,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改革开放后,他鼓励大家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果树致富,并协调聘请了一名技术人员,从整地购苗到施肥管护、从修剪拉枝到病害防治,实行全程指导, 果树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大改形和果实套袋率达到90%以上, 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2005年,在村上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他跑市进县筹资10万元,动员群众捐款12万元,加上捐赠的楼板、水泥等建筑材料,盖起了一所占地570平方米的村小学。2006年,他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专门外出考察,登门拜访设计人员,绘制新村建设规划图,建成了村两委会办公室、医疗室、便民超市等,节约耕地150余亩。现在,西头村接通了宽带、数字电视,成立了锣鼓队、自乐班等演出团队,经常开展文娱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西头村的发展变化、富裕文明,倾注了李邦靖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他用46年的不懈努力、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基层共产党员的楷模和榜样。(咸阳市文明办推荐)
  郝雨涝,男,汉族,1969年8月生,中共党员,西汉高速北大门户县管理所所长。365天以路为业、以所站为家,全身心为司乘提供优质服务,是郝雨涝同志工作的真实写照。郝雨涝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扎根工作一线,在西汉高速建设、运营的每个岗位上尽职尽责。2016年1月31日凌晨秦岭北麓突降大雪,郝雨涝连夜组织养护、路政等应急分队分段开展除雪保畅工作。他和同事们冒着严寒,连续20小时,用抹布、拖把把全线路的标志标牌彻底擦洗干净,在这次行动,出动除雪车5台次,撒布融雪剂30吨,投入人员80余人,他和同志们用热血和汗水保证了全线路畅通,未出现因路面积雪导致车辆滞留事件发生,兑现了“西汉高速大雪不封路”的承诺。郝雨涝始终相信,只有干字当头,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2014年7月的一天,骄阳似火,一辆大货车在西汉高速山区路段自燃。郝雨涝赶到时车体三分之二已经着火,减少财产损失的唯一方法是赶快分离车头和车厢,火势快速向油箱蔓延,形势紧迫,危急关头,郝雨涝带领路政队长冲上前奋力将车头和车厢分开。看着头发和眉毛烧焦了的郝雨涝,货车司机动情地说:“我常年奔波全国各地,就没见到这样拼命的人。”因工作成绩突出,郝雨涝被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授予“2014年度西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多次被陕西高速集团、西汉分公司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孝老爱亲类(8人)
  王亮亮,女,1976年10月生,铜川市印台区城关街道办居民。2008年,王亮亮年迈的公公因患病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公公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自2008年公公生病至今已八余年,王亮亮一直待在公公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八年多来,王亮亮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公公,否则心理不踏实。王亮亮用多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在王亮亮的精心照料下,公公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他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而王亮亮却说:“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公公就是我的亲爸,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铜川市文明办推荐)
  邹凤英,女,1943年12月出生,柞水县营盘镇营镇社区二组村居民。邹凤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58年前,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嫁给了失明的战斗英雄叶世全。结婚时,二人一贫如洗,生活艰辛,在孩子们相继出生后,仅靠丈夫的补助金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她就抽空帮生产队沤粪。即便这样,每月也只能挣三十斤口粮,不够他们吃喝。邹凤英又在家弄起了面粉加工的营生,生活中尽量让丈夫和孩子多吃粮饭,自己则偷偷吃野菜度日。在岁月的长河中,邹凤英搀扶着丈夫的手,相濡以沫,从年少走到了白头。然而常年的劳累,也使她落下了满身的疾病,她到西安做了白内障清除手术,还没恢复好就急忙赶回家照看,仍是放心不下“瞎子丈夫”。 邹凤英说,“现在最怕眼睛失明了,那样的话就没人照顾他了,我想我多活一天,就能多照顾他一天。”(商洛市文明办推荐)
  刘桃军,男,1976年5月生,安康市镇坪县钟宝镇人, 2003年11月与石泉县曾溪镇印石村五组黄传菊结婚,并当了上门女婿。婚后由于妻子黄传菊外出打工时出现了婚外情,无论怎么劝说和努力,两人的感情还是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在妻子的再三要求下,刘桃军同意了妻子的离婚要求,女儿由刘桃军抚养。离婚后,刘桃军毅然挑起起赡养岳母的重担。几次劳动受伤,岳母黄龙秀不仅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连基本的生活起居都很困难。这对于平时仅靠在工地上打零工挣点钱维持生计的刘桃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但刘桃军没有退缩,四处借钱背着岳母给其治病。在他的耐心照料下,岳母的病情得到好转。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刘桃军不离不弃,精心照料多病的高龄岳母,用自己的爱和责任、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孙伟娟,女,汉族,1971年8月生,西安市灞桥区洪庆街道庆华社区居民。孙伟娟一直和公婆同住,她心思细腻,随时留意公婆生活用度,从不让公婆费心。20多年来,她从未跟公婆红过脸、吵过架。2010年,公公因病去世,年迈的婆婆情绪低落,她一方面主动开导婆婆,陪婆婆聊天、看电视,用各种话题吸引婆婆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导孩子多陪奶奶说话,帮助奶奶走出阴影。自2015年8月起,婆婆因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她悉心照顾婆婆的起居,穿衣喂饭、擦洗身体、端屎接尿。在自己父亲重病期间,她回家探望也是来去匆匆,都是妹妹一人照顾父亲。伺候在婆婆身边的孙伟娟总是面带愉悦、言行耐心,她孝敬老人的事迹在街坊邻里广泛传播,向社会输送着正能量。(西安市文明办推荐)
  黄红连,女,1969年4月生,宝鸡高新区千河镇墓子头村村民。黄红连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她在家里常年照顾患病的公公与婆婆,平时对两位老人嘘寒问暖。尤其是对年逾八旬患有老年痴呆的公公照顾细致周到,为老人变着花样做些老人喜欢吃的食物,为老人换洗干净整洁的衣物,为老人及时更换被褥翻身。公公自从患老年痴呆症以来,性格变得喜怒无常,但她总是能够及时以耐心化解公公心中的疑虑、消除老人的烦躁。在照顾公婆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老人因长期卧床产生孤独感,每天忙完家务活后,都挤时间与老人说说笑笑,陪着婆婆出去与邻里拉家常,尽量减少老人独处的时间。她常说:关爱老人不光要从生活上给予照顾,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老人们在以前那个年代真的不容易,现在生活好了,就要给她们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宝鸡市文明办推荐)
  史磊,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汉台区宗营镇打钟寺小学教师。1998年,史磊的父亲史长善因为伤造成脊柱严重骨折,母亲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6岁的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父母。2001年,史磊成为一名教师,每月工资只有260元。他省吃俭用为父母治病,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 2005年,史磊将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强化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又接回家悉心照料。2011年,父亲病情加重,他白天教书,晚上到医院照顾父亲,每晚要起来四五次帮父亲翻身。父亲的病情刚刚好转,母亲又旧病复发,再一次住进精神病院,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才好转。15年来,在史磊和妻子的悉心照料下,父亲身体状况良好,母亲病情也基本稳定。2012年史磊被授予汉台区第三届“孝老爱亲模范”。(汉中市文明办推荐)
  吴礼斌,男,汉族,1968年11月生,泾阳县泾干镇瑞宁村张北组村民。2014年被泾阳县委、县政府评为“十大孝子”。1994年,经人介绍,吴礼斌从陕南到泾阳县泾干镇入赘姜家与姜腊荣结婚,育有一儿一女。20多年来,夫妻二人勤劳简朴,相敬如宾。岳父姜金发、岳母杜述昌年事已高,身体一直不好,夫妻二人就精心照顾,孝敬有加。2005年,岳母突发脑溢血,虽经多方医治,还是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期间,岳父姜金发,也不慎两次遭遇塌伤,导致腿部残疾并引发脑梗,术后只能靠柱双拐行走。两位老人相继病倒,生活一时陷入窘境。在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期间,吴礼斌夫妻俩悉心照顾,日夜守护,每天为卧床的老人擦洗按摩身体,清理大小便以及换洗衣服。为了能让二位老人病情尽快好转,吴礼斌多方求医,询问后期恢复治疗的合理方法,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搀扶着老人锻炼,还为老人购置了锻炼所需的用品、器械等。他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料理家务,督促孩子复习功课,忙得团团转。邻居们都说:“礼斌这娃,勤快朴实、比亲儿子还孝顺!”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当命运的风雨来袭时,吴礼斌没有退缩,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用爱心撑起一片艳阳天,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咸阳市文明办推荐)
  徐春侠,女,1965年4月生,铜川市王益区光明社区居民。徐春侠的独生子李祎在出生后不久,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小脑萎缩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今年儿子已经二十六岁了,徐春侠还在为给儿子治病到处奔走。她在家里常年坚持耐心地给儿子做康复训练。儿子情绪波动大,会突然动怒,有时候会动手打人,徐春侠自己也不知道被儿子打了多少次,但是每次她都强忍着疼痛,通过采取言语安抚和聆听音乐等方式,让他平静下来,保持心情舒畅。六年前,李祎的父亲忍受不住残疾儿子的拖累,离开了家,让原本艰难的生活更加沉重。残疾儿子的抚养照看,年迈体弱父母的赡养照料,还有要养家糊口在外工作,家里的一切让徐春侠忙得团团转,也让她越来越瘦弱。然而,徐春侠没有任何抱怨,毅然扛起了家庭的重担。(铜川市文明办推荐)
作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