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化改革>改革动态>典型动态 > 正文内容

“321”强基础“三变”助脱贫

2017-11-03 16:48 来源:
字体大小:【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6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强调。

当前,汉阴县聚焦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在建强驻村帮扶“四支队伍”的基础上,将“三线两化一平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简称“321”)和“三变”改革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321”强基础、“三变”助脱贫之策,已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新成效。

                   “三线”力量撬动资源变资产

平梁镇镇长李涛深有感触的说:“自全县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工作现场会713在平梁镇召开后,积极探索在太行村推行“三变”改革,开始驻村干部在了解群众家庭资源情况,很多群众不理解,害怕上当受骗,宁愿闲置,也不拿出来变为致富的资产,但凭着“三线”人员和群众多年交友邻里关系,参与清查登记资源时,村民心理无妨,工作好干多了,群众敢于亮家底了。”

脱贫攻坚是一场非赢不可的持久战,不仅要有铁打的阵地,更要有一支打得赢、守得住、永不走的战斗队伍,该县善用巧用基层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三线”人员最基层力量,凭他们掌握熟悉镇情、村情和民情,破解了联系服务群众难、解放群众思想难覆盖不深入难题,“三线”人员用与群众朝夕相处的关系,公开透明摆在桌面上,将村集体和村民闲置资源聚集成资产。

在“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如何把握好资产权属确定、产业项目选择、承接主体培育、农民权益保护、改革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推进,确保试出典型样板和成果。然而汉阴县推进“三变”改革时,在参观学习汲取贵州“三变”改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情,确定了平梁镇太行村和漩涡镇堰坪村作为“三变”改革重点试点村,其它各镇分别确定1个村作为试点。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试点村进行深入调研,相继制定《汉阴县“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三农”追赶超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汉阴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汉阴县增加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细则(试行)》,为推进“三变”改革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方向。

 “三线”人员在助推“三变”改革中发挥了强大的基础力量,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宣传“三变”政策及做法,帮助股民解决实际问题。人大代表联系选民,通过“周三接待选民日”“季度选民座谈会”等形式,解决困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心户长联系村民,协助镇村做好信息收集、政策宣传、重点人群帮教等工作,为贫困群众、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帮助和服务

914日,县委书记周永鑫深入到涧池镇麻柳村和观音河镇合心村、药王村、义兴村走访调研时强调:“推行“321”模式助推“三变”改革,能有效解决农村工作统筹不够、农村自治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要将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及村民代表的力量凝聚起来,要精选具备“好产业、好基础、好主体、好风气”的村先行试点,做好产业带动、扶贫帮困、新民风等工作,并用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三变”改革工作上来,让更多贫困的腰包鼓起来,确保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如今,凝聚“三线”人员筑牢脱贫攻坚基础力量已经在全县10个镇141各村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全县有6000余名农村党员,815名人大代表,2354名中心户长帮联贫困户,全方位、全覆盖联系服务贫困户的新模式,建成强有力精准扶贫网,全面实现“三变”改革最基本、最基础、最稳固的一线力量。

在推进“三变”改革中,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发展优势,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累计培育农业园区50个,家庭农场 49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82个,流转农户承包地8.4万亩变为公共资源,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81%,同时将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和乡贤能人、企业帮扶资金等整合融入到资产 ,在全县各镇闲置资源变成了强大雄厚的资产库。

“两化”管理助推资金变股金

利用好国家扶贫资金和农村闲置土地、水田、荒山、搬迁腾退房屋等闲置资源折算量化成股金,发挥企业、社会贤达、致富能人、乡贤能人和村集体的资金变股金滚动再生经济效益,将各方资金整合形成股金,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助推“三变”改革,目前平梁镇太行村、漩涡镇堰坪村、蒲溪镇芹菜沟村“三变”改革初现成效。

“三变”改革工作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谈起“三变”改革如何将资金变为股金,群众是否理解主持积极参与、怎么入股、多钱一股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如何一一解决。98日,汉阴县召开了推进“三变”改革会议,研究改革中的一系列可能出现问题,强倡导各镇推进“党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推动“三变”改革。

面对问题,如何解决,县委副书记张继盈说:“在三变改革中,我们县镇村干部和“三线”力量一道,本着少提问题,多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工作思路,大胆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管理,进企业、到农户、查资源,宣讲“三变”改革政策的意义和重大作用,转变群众思想,群众对当前推行资金变股金做法比较感兴趣。”

“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两化’管理,实行“一线、在线、热线”服务,蒲溪镇芹菜沟村以村集体为名,注册成立了芹丰农业合作社,村集体将60万元产业奖补中的30万元折股量化到本村75户贫困户,实现每年定期分红,三年后村集体从合作社收回30万元成本归村集体所有。”蒲溪镇扶贫办主任黄鸿谈到。

用足用活脱贫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资金变股金,蒲溪镇在推行“三变”改革中,镇村两级按照“镇村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增收”目标,将原整合后的闲置校舍改造,在天星村引进汉阴卓乐科技公司入驻,将县财政投入的60万产业奖补资金中的50万元折股分,量化到31101名贫困户名下,让奖补资金变为贫困户持股资金,并引导6户贫困户在企业担保的基础上,将每户5万元金融贴息贷款以股份融入到社区工厂,3年期满后本金由企业偿还,既能分红,又打了消贫困户顾虑。

98日,市农业局副局长鲁延柱一行到汉阴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在平梁镇太行村听取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助力脱贫工作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镇村两级对“三变”改革高度重视,有效破解了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等瓶颈制约,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合力,取得了很好地社会效益,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平梁镇太行村是率先实施“三变”改革示范点,现有在册贫困户251户、674人,围绕发挥富硒农产品较多、农村资源丰富等优势,先后注册成立了太康公司、太康种植业合作社、太行山富硒茶叶公司、太行山茶叶合作社、永胜农业合作社等6个合作社和互助资金协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吸纳农户及贫困户入社入股,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和富硒食品加工产业,破解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太行村副村长蔡清欣慰的说:“我们借助本村“三线”人员力量,通过“两化”管理,截至目前,太行山经济发展合作社吸纳乡贤、老人社员共23名、纳入股金46.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也入股了,下一步将按照整村“园区、社区、景区”三区融合整体规划,加大宣传,吸收更多股东,融合更多的股金,让贫困户得到的红利更多。”

说起“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这个名词时在漩涡镇很多村民来说是个稀奇,但是漩涡镇有着得天独厚改革优势,那里享誉全国的凤堰古梯田景区,有冯家堡子和吴家花屋湖广移民文化,有即将建成的全国首座生态历史博物馆,以旅游带动“三变”改革大有前途。

漩涡镇党委书记毋勇说:“我们按照“旅游+三变+特色产业”模式,积极谋划金凤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与富硒特色林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创建了山之南富硒特色林果基地,动员东河、堰坪两村农户以集体土地、林地、林木等自然资源要素入股,经营主体自筹资金450万元,以入股的方式流转了群众土(林)地面积3500亩,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股权和股金,农民既有股权分红,又能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一平台”机制实现农民变股东

县委副书记、县长刘飞霞说:“三变”也就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激活农村农业的沉睡资源,最终使资源变资产,结合“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闲置资产等要素活起来,不断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生产环境、发展环境,这才是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最终目标。”

有了资源和股金,农民如何变股东,怎么分红等问题一直是股东们最关心话题和初衷。汉阴县“三变”改革在各试点村,着力搭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主体、村委会为执行主体、村监委会为监督主体、村级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五位一体”村民自治管理平台,群策群力、共同发力的脱贫攻坚大格局逐步形成。

822日,我们信息组成员到太行村实地了解,在和村副支书柯友志交谈时,柯支书说:“在实施三变改革试点以来,村上成立了内置金融组织,村上有6个合作社,股东来自村集体、乡贤能人、乡贤老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乡贤能人按3万元一股、乡贤老人2000元一股、贫困户股金主要来源土地流转和闲置资产折算费用,目前入股入社资金总额106.8万元,乡贤能人当年是不分红的,乡贤老人、贫困户当年就可以分红。”

在三变改革试点时,平梁镇邀请了中国乡建院做了整体规划,以平梁棉丰安置社区为中心,以棉太和平酒公路为环线,以太行山、龙头庙为生态画廊,以棉丰玫瑰园、太康公司、太行山茶叶、太行山油茶、太行山花椒园的整体布局“一心一环两廊多点”整体规划,山上以太行老树茶为主导产业、山下一种植油茶和油用牡丹、山间以“旅游+农家乐”的乡村院落为主,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吸纳农户及贫困户成为股东,发展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和富硒食品加工产业推进“三变”改革,带动贫困群众通过订单种植、提供劳务、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保障贫困户持续收入和滚动发展。

“我们实施股份制后,年终红利的按照15%直接给贫困户、30%留在村集体存入第二年股份中、30%分给乡贤老人、10%上交财政、15%留作村上做临时救急资金。”太行村副村长蔡清说:

历时一天走访,看到太行村三组贫困户曾光友两鬓苍苍,满手长满老茧正在院坝边地理摘苦瓜,他笑哈哈的对我们说:“年龄大了,打工没人要,前些年我这一分地就种点小菜,进城卖又太远了,不划算,吃不完就喂猪了,现在家门口合作社,今年合作社的蔡主任让我种苦瓜,目前已经摘了900多斤,估计还能摘100多斤,两块钱一斤卖到合作社,这一分地一年就有2000多元,下一步把这钱入到村上股份中,还能分红,我也能成股东了。”

向曾光友这样贫困户在太村不在少数,副村长蔡清说:“我在该村成立了有机蔬菜加工合作社,今年包了50户贫困户,让贫困户种植苦瓜、豇豆、辣椒、无杂交白包谷和稻谷,我请科技局人员给技术指导,成熟后按照市场价回收,贫困户还可在我这干活发工钱,一年的收入一部分自己用,剩余的他们还可以入股分红。”

太行村这种做法村上很多群众叫好,一路上走访,副村长蔡清给我们讲了该村以前有个典型的好吃懒做的村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曹荣春单身户,在村委会多次做政策宣传和思想开导下,他把几个因在外务工兄弟的5亩水田都种成了水稻,还种了10亩地的玉米,养了几头牛,平时有空就在村上合作社干活挣钱,今年一年他的纯收入就有3万元左右,他还想把的收入一部分作为股份融入到合作社,来实现分红。”

以“三变”促“三农”,破解“三农”问题,促推贫困户增收是脱贫攻坚的终极目标。漩涡镇在土地流转入股中规定,根据地类优劣首期按照每亩每年400700元不等的标准保底分红,在35年的过渡期内,每亩每年增加5%10%提高分红比例,5年后进入盛产期,每亩每年按20%左右递增比例分红,在10年内达到每亩每年1000元以上。

目前,漩涡镇山之南富硒特色林果基地已发展青脆李种植面积800余亩,吸纳周边农家乐、客栈20余户入专业合作,带动了周边两个村200余贫困户能够稳定增收。茨沟村利用景区农户房屋作为游客住宿,与景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9户农户已购买住宿设施,有效解决了景区旅游吃住行问题,形成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旅产业,户均收入达到4000元入。

镇长伊阳波介绍;“在推进农民变股东时,我们推行“三变+1+N+X”模式。“1”即“一个载体(合作社、村集体企业、龙头企业等)”,“N”即“农户”,“X”即“产业项目”,依托已有的田凤村“田梁农家”及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动员农民自愿以扶贫资金和“产业贷”等资金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成为股东,采取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方式销售农产品。”

据了解,该镇中银村也在试点推行,将开源证券公司帮扶资产7万元,量化为20户增收乏力的农户股本投入到村内养蜂合作社,既促进了合作社发展,保证了20户贫困户持续增收分红。

改“输血”为“造血”, 为改变以往传统的输血和大水漫灌的扶贫模式,把贫困户培养成产业工人,实现农民变股东,蒲溪镇也在探索自己的新模式。在天星村引进汉阴卓乐电子科技入驻,对贫困户开展“5天实践技能培训+2通识培训”,为贫困户转型为产业工人提供精神动力和技术支持,同时与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每月不低于160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并将县级拨付50万元互助资金折股量化到该村101人,每人持股4950元,每人每年持股份分红不低于594元,期满后扶贫股转为集体股,实现全体村民同股同权。

驻村第一书记孙利说;“今年天星村还引导6户贫困户将金融贷款投入到社区工厂,入股5万元三年不低于10000元为贫困户分红,这一做法真正让企业能够安心落户贫困村,贫困户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盘活村级校舍闲置资产和留守贫困户两个资产,解决村集体积累“空壳”问题。

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汉阴县依托“三线两化一平台”打造一支不走的脱贫队伍,大力推行“三变”改革,依靠自身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股东红利,走出了一条321”强基础、“三变”助脱贫的新路子。

作者:
Baidu
map